今年7月,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五小区“架空层微改造”的邻里美好空间,再添居民志愿者。这个由居民自发筹建的共享空间,前身是堆放杂物的楼栋架空层,如今变身为集图书角、茶话区、手工艺坊于一体的“邻里会客厅”,吸引了不少老街坊前来“打卡”。
架空层变身超人气邻里“咵天基地”
“最近天热,我每天都到这里来纳凉,还可以跟街坊们一起聊下家常,特别好。”去年还在抱怨小区缺少活动场所的居民吴丽,如今已成为第三社区五小区邻里美好空间的“常客”。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吴丽格外怀念过去出门见街坊、坐下就咵天的日子。
街坊们和网格员围坐在一起聊天
今年,退休后的她还多了一个新身份——“邻里美好空间”的志愿者。随着气温的升高,吴丽和志愿者们轮流值班,为前来纳凉的街坊们熬制绿豆汤。
据志愿者队长王微介绍,改造前的架空层杂物堆积,存在安全隐患。在了解到居民需求后,她联合自治小组长、居民代表、楼栋长、物业和社区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协调,最终将五小区18栋一、二单元的架空层规划为“文化室”,并命名为"邻里美好空间"。
街坊在邻里美好空间弹琴、按摩、做手工
如今的邻里美好空间里,摆放着居民自发捐赠的家具:一张长条沙发、几张款式各异的桌椅、书柜等,虽然样式老旧,却充满了家的温馨。宽敞的空间也成为咵天的新“阵地”,有的街坊觉得“干咵天”不过瘾,还搬来自家按摩椅、跑步机、电子琴、缝纫机,空间每天人气爆棚。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里还成为调解邻里矛盾的重要平台,各类纠纷都能在此得到妥善解决。居民李阿姨感慨:“以前觉得架空层是摆设,现在成为串联邻里情感的纽带。”
法治进楼道 开门就能学法律
“这个漫画里的小侦探好酷!”暑假一到,安安和乐乐就天天拉着爷爷奶奶往芙蓉村居民之家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卡通普法漫画墙前,两个孩子正举着放大镜,学着漫画里小侦探的样子,认真“侦查”着法律条文里的小秘密。
这个位于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四小区出入口的芙蓉村文化室,被大家称为“居民之家”,如今是社区最热闹的地方。墙面装饰着生动有趣的普法漫画和宣传画,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知识,变成了孩子们爱看的趣味故事。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学法律知识!”第三社区党委书记夏依介绍,2024年6月开放的“少儿法治学习园地”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法律,还安排了“法律明白人”值班,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服务,节假日还会举办亲子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每个家庭。
作为省级法治示范社区,这里还制定了《阵地管理制度》和《服务项目清单》,党员们轮流值班,确保服务到位。夏依经常来这里转转,她说:“除了法律学习,还有各种便民服务,街坊们都爱在这里坐一坐、聊聊天。”
第三社区五小区邻里美好空间
如今,在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像这样的文化室已有6处,每处都由居民自发捐赠家具、轮流打扫维护。从堆满杂物的架空层到充满欢声笑语的邻里之家,改变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拉近了人心的距离。正如居民们常说的那样:“现在出门都不用带钥匙,文化室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敞开。”这些由居民共建共享的空间,不仅成为日常休闲的好去处,更是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未来,社区将继续以这些文化室为纽带,把大家的心连得更紧,共同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报道支持 - 常青花园社管办
文 - 徐卉婷
图 - 晏君
通讯员 - 彭志善 刘桂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