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三件大事”,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历史变革铸造里程碑的标识性符号。
“三件大事,最终落脚在我们的幸福生活。”
“三件大事,我们是参与者、奋斗者。”
谈到这十年间的三件大事
东西湖区奋斗者们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中
感受奋斗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这一年,对汪勇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2021年11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身为第八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的汪勇再次在现场听到习近平总书记问候,他百感交集。“承担更大的责任,投身志愿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天安门广场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声音还响在汪勇耳畔。
疫情防控期间,汪勇参加志愿服务。(资料图)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这是以汪勇为代表的年轻人发出的时代强音。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以什么样的担当作为推动未来的创新发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奋斗者最有力的回答。
汪勇走进武汉大学国家网安学院,向武汉高校百万学子发出倡议:加入志愿服务、助力现代化大武汉“五个中心”建设。
这一年来,汪勇走进国家网安基地,与武大网安学院学子畅谈使命与担当,倡议大家加入志愿服务。在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汪勇讲述个人成长经历,鼓励职校学子开启人生新路径。在汪勇带动下,湖北顺丰公司150名青年员工先后参加义务献血。
两年来,汪勇在密集的公益活动中,传递榜样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大会直播,汪勇表示,将不辱使命、不负梦想,团结带动更多年轻的力量,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
共创美好
收看报告后的激动与振奋,让常青花园社区居民刘玲娅和曹云生久久不能平静。思绪牵引着他们回想起十多年前,在家门口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场景。
2010年1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来到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社区调研,与居民们亲切交流。
“十多年过去,我们亲身感受着这个新时代”。今年73岁的刘玲娅想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小区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大家对美好生活有着新的期待。
俯瞰常青花园中心公园
十年来,常青花园社区打通了四方出口,居民出行更方便,机场通道有了第二条高架快速路,家门口不再拥堵;新引入2条地铁线路,片区的三甲医院常青花园综合医院即将开诊运行,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跃上新台阶。
常青花园综合医院
“这是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时代。”有着38年党龄的刘玲娅表示,常青花园居民群众牢记殷殷嘱托,在“党员常青”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初心理念指引下,通过共同奋斗,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把小区建设得像花园一样。
常青花园社区老党员护学风雨无阻。(资料图)
今年76岁的曹云生党龄已满50年,是常青花园的第一批社区书记,更是“党员常青”精神的带头人和践行者。
看着常青花园社区近10年来,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更加美好,义务为群众志愿服务20多年的曹云生说,新时代有新任务新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在这个新时代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在脱贫攻坚中
站上新起点
10月16日清晨,在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八里村,熹微的晨光透过窗户,将东西湖区新沟镇街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李建伟唤醒。
上午9时,忙完工作的李建伟换上他带在身边唯一的一身正装,到八里村村委会和扶贫队员、村干部、村民一起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作为全阶段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亲历者,李建伟忍不住热泪盈眶,“脱贫工作正是党和人民一起,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项目、一条条道路中走出来的。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中去,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觉得这种幸福难以言喻。”
扶贫干部入户走访脱贫群众。(资料图)
2015年,新沟镇街脱贫攻坚工作队对口帮扶崇杰村,开始了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以前,这里是破败的负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除政策性财政拨款外,每年经济收入不足1.3万元,绝大多数村民经济收入来自于打零工,发展家庭产业致富脱贫几乎为零。
道路硬化,解决村民出行难题。(资料图)
“我们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崇杰村全面开展扶贫工作,打造286亩油茶基地,围绕木兰花乡打造美丽乡村,投资140万元建设康养中心。2018年崇杰村彻底脱离贫困村的行列。”
2022年,新沟镇街脱贫攻坚工作队转战姚家集街八里村,在八里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年前的我从没想过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在东西湖区三秀路吴家山第五中学对面,一家挂着“V造型”理发小店里,李亚威一眨不眨的盯着电视屏幕里左下方的手语翻译,认真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感动、激励、鼓舞、振奋”是他心中的全部感受。
李亚威在自己的小店里给客人理发 (资料图)
34岁的李亚威是个听力障碍人士,为了治病,家里倾其所有,2016年,李亚威的家庭被列为区内精准扶贫帮扶对象。在慈惠街滨江大队的帮扶下,他凭着勤奋和理发手艺摆脱了贫困。
李亚威和儿子 (资料图)
李亚威表示:“作为受益于脱贫攻坚的青年人,我更要全身心加入到中国共产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道路上去。要时刻努力,紧跟党的步伐,用我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不负青春不负国家!”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 - 戴东辉 刘志成 肖梓熠 徐一帆 徐卉婷 通讯员 - 许雅洁 胡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