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网谷”的核心区域,一座承载着城市数字化转型使命的数据中心正以“零事故、高效率”的纪录稳健运行。
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运维经理梅满,带领一支56人的团队,为全市30多家企事业单位,以及20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筑牢数据安全底座。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
东西湖融媒记者
探寻这支“市级工人先锋号”团队
背后的坚守与创新
由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金武汉数谷大数据中心,ECC监控中心内一块20.28平方米的巨型屏幕实时跳动着动力监控、BA系统、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等核心数据。记录显示,该中心安全运行已累计1630天18时40分。这一数字背后,是梅满团队“智能算法+人工核验”双重运维体系的坚强支撑。
监控管理系统为关键环节装上了“智慧眼睛”。
梅满介绍,团队和某软件公司联合研发的监控系统,可智能分析设备运行数据,自动生成用电量报表并定位节能空间,不仅可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还可实现智能节能。2024年,通过“消峰填谷”策略——在夜间电价低谷时段蓄冷储能、高峰时段释放供能,全年节电量达95.8万度,直接降低能耗成本73万元。
“服务器温度波动1℃就可能影响寿命。”尽管智能系统预警准确率超98%,梅满仍坚持每天带队执行4小时一次的人工巡检。团队使用手持热成像仪对机房机柜进行温度扫描,将环境参数严格控制在18-27℃、湿度40%-60%区间,消除潜在运行风险。
梅满(左)对供电房进行日常巡查检测。
中金武汉数谷大数据中心运维文化墙上,消防应急、维护保养、应急预案等各类突发情况处置流程被细化到每一个操作步骤。
今年3月20日凌晨4点42分,监控大屏突然弹出红色警报:外部电压异常。值班工程师2分钟内完成现场确认,随即在事件通报群发出预警。此时,在家备勤的梅满已通过手机接入系统,指挥团队启动应急预案——隔离故障线路、切换备用电源、启用柴油发电机……15分钟后,供电恢复正常。
这样的“应急速度”,源于平时严苛的应急演练制度——每月3场培训、2场实操演练,覆盖所有突发场景。
实操演练提升响应速度。(受访者供图)
“演练不是走过场,而是要形成肌肉记忆。”梅满说。每个新员工都要通过“三个必修课”:供电架构解析、设备操作考核、突发事件处置。
2023年,团队包揽东西湖区消防技能大赛前三名,目前已有4人获技师称号,团队均通过国际权威的Uptime Institute M&O认证,编制1100份体系文件,成为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者。
2024年,该团队累计处理505起运行事件,完成4020次巡检,故障响应时间始终控制在5分钟内,全年设备可用率100%。
2019年,梅满加入团队时,运维服务仅覆盖少数政企单位;如今,团队已为数十家企事业单位,以及百度、字节、滴滴等头部互联网企业提供保障,运维范围扩展至政务云、超算中心等城市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我们的使命是筑牢城市数字底座,确保每一秒都稳定运行。”梅满说。
团队合作筑牢数据安全屏障。
在梅满和团队成员的精心运维下,数据中心智能监控平台实现“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不仅实现设备100%检测,还能将故障处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此前,系统提前预警了某数据中心潜在故障,避免了可能影响数万用户的服务中断。
未来,量子计算、室温超导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监控精度与响应速度,强化数据中心韧性。
1630天里
团队保持关键业务
“零事故”“零中断”记录
并收到17封客户表扬信
在梅满看来,运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使命,“我们守护的不只是服务器,更是守护数据背后的城市运行与社会信任。”
2025年,团队立下新目标:深化智能运维技术,培养高技能人才,持续夯实数字基石。“安全没有终点。”梅满看着实时监控大屏说,“下一个1630天,我们依然从零开始。”
报道支持 - 区总工会
文 - 周玉微
图 - 但峰
通讯员 - 覃红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