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如何落实落地?各街道、社管办这样说

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打造“网谷”目标定位,全力争创全国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当湖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做武汉产城融合样板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湖开好局、起好步。

全会提出的战略构想和擘画的发展蓝图,是新时代新阶段武汉临空港发展的行动指南。12月23-26日召开的区“两会”,则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规划的具体任务。

连日来,各街道相关负责人接受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落细。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征程中,贡献东西湖力量。


吴家山街

坚持转创“双轮”驱动

构建“服创治”示范街区

吴家山街将坚持转型和创新“双轮”驱动,结合旧城改造挖掘街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全面升级吴家山作为临空港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全力将吴家山街道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中心、创新创业的活力街区和社会治理示范街区。

挖掘发展新动力,建设临空港服务中心。坚定不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力推动楼宇经济优质发展,促进现代商贸业提档升级,大力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着力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产业,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依托旧城改造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重商亲商环境,提升服务经济本领。

全力提升城市面貌,构建智慧吴家山。坚持政府主导,连片开发,进一步优化街区空间布局,继续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精细化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区建设,补齐智慧城市建设短板,建设数字政府,全面建成建强吴家山新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主中心。


慈惠街

打造集商务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

滨江风貌示范街区

慈惠街地处汉江之滨,是我区构建“两轴驱动、三带协同”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片区。主动谋划、担当作为,积极投身全区发展大潮,为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谷”,跻身全国一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贡献慈惠力量。

推进空间规划布局优化。面向新发展阶段,按照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基础条件,依托汉江沿线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汉江新城,沿汉江北岸打造集商务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滨江风貌示范带,形成东部经济集聚区、中部沿江生活游乐区、西部乡村旅游休闲区亮点版块,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和“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形成具有慈惠特色的“一江三区六亮点”区域发展格局。

突出产业招商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慈惠休闲旅游产业特色招商引资,结合三乡工程把慈惠闲置的农房和农地资源存量盘活,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让优势更优;促进产业融合抓招商,积极引入5G、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长青街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街区

长青街将积极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加快构建“一轴引领、两中心三板块支撑”区域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现代化综合新城区建设,为高标准打造“网谷”贡献长青力量。

强化规划引领,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围绕街道“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狠抓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以平安产险东西湖区支公司为支撑,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经济板块;依托九州通、京东、苏宁等企业,推动现代物流、数字物流发展;同时,大力推进研发中心孵化器建设,做大做强企业总部经济;依托区位优势,服务“口岸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强化目标引领,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加快“腾笼换鸟”、“土地调规”工作,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推进辖区功能调整和退地搬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以五药厂片区旧改、江樾云著、欧亚达云台等为引领,提档升级107国道沿线环境,推进三民小区等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有序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打造产城融合示范街区。


将军路街

充分挖掘省级泛金银湖服务业示范区优势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将军路街将大力推进工作落实,进一步优化辖区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和挖掘省级泛金银湖服务业示范区和临空区位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重点对辖区私营企业进行规划调整,加快退二进三进程。大力推动辖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现有工业项目,引导企业进行工业技改、设备升级、扩大生产,以及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注重研发中心、数据中心、销售中心的建设,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把握招商引资重点方向,努力营造良好经商环境,着力打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环境。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在高基础上实现高水平发展,紧盯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高端商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产业链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项目,逐步壮大产业集群。

强化经济跟踪服务。做好经济项目服务工作,给辖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成长环境:做好新建项目的论证、报批、建设等协调、服务、指导工作,跟踪服务好大型项目的建设落地;做好辖区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金银湖街

打造产业高端化、产城融合化

治理现代化的样板街道

金银湖街将着力提升泛金银湖地区城市品质,聚力打造精品街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全力构建“一湖、一高地、六功能区”空间发展格局,当好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增高度,打造经济发展领航高地。持续发挥总部企业示范效应,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加快推进“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泛金银湖企业总部聚集省级示范区建设。

提精度,打造产城融合典范新城。聚焦金银湖“大湖+”规划,“绣花式”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加快补齐城市设施配套短板,巩固提升金银湖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擦亮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城市名片。

聚温度,打造社会治理样板新街。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建设提质提效。提升组织力、服务力、自治力,凝聚多元化社会治理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创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区标杆,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径河街

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域

争做产城融合样板街区

径河街是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核心区域所在地,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网谷”的目标定位,主动优化“一城四区”战略布局,打造“滨水新城、美丽径河”产城融合样板街区。

着力调整完善提升“一城四区”战略布局,奋力打造临空港滨水新城,深化国家级网络安全示范区、总部经济区、现代制造业区与休闲旅游区四大功能圈层建设,形成区域发展支撑力。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协调推动辖区经济工作与“网谷”目标定位相适应,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域。

着力打造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同频共振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的转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狠抓社会民生、狠抓城市品质提升、狠抓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加群众获得感。


走马岭街

建设新副城

争当排头兵

走马岭街将聚焦“一个中心”,推动走马岭新城建设。作为全区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走马岭街将始终对标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结构,加大产业发展规模,优化现代服务工作,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力,带动全街产业协调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面提升。

按照“两轮驱动”,全力推动产城融合。按照“产业发展强实力、城市建设增活力”两轮驱动设计,在产业发展板块,服务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重点企业落地投产,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城市建设板块,重点打造走马岭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农贸市场片区旧城改造,切实改善走马岭集镇社区老旧面貌;用好风情园土地资源,建设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城市综合体;打造月牙湖1000余亩生态景观,配合地铁小镇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全力推进107国道沿线拆迁整治。

打造走马岭食品之城、职业教育之城、幸福安居之城“三大亮点”,进一步擦亮城市名片,统筹推进全街就业、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提升辖区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


新沟镇街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带

做强工业倍增示范区

新沟镇街将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发有为,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新街区。

一是主动对接区“十四五”规划,高标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燕岭、荷包湖和新镇三个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推进107国道快速化改造,积极争取轨道交通、磁悬浮等现代交通设施延伸到新沟镇。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和幸福微城镇。

二是主动融入全区功能定位,高质量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辖区工业倍增示范园区建设。紧紧围绕打造“网谷”的目标定位,聚焦数字经济、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壮大产业规模,做强做实制造业。

三是主动践行生态优先理念,高定位推动绿色健康发展。加强生态小镇、绿色小镇论证和规划,深度谋划临江临水旅游景观点建设。加快发展壮大无公害蔬菜、名特优水产等主导产业。

四是主动回应辖区居民关切,高站位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还建房建设。积极整治村队人居环境,改善湖区百姓生活居住条件。加快文体设施、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大队生产生活环境。


东山街

打造“临空港最美后花园”

东山街将紧紧围绕“临空港最美后花园”工作目标,做好“四个主战场”,按照“三横两区一纵一中心”发展思路,持续高质量推进现代特色数字农业示范区和“大美东山”建设,建成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布局合理、生态环保、多功能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争做东西湖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的亮点样板区块。

着力强化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拓展农业多种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农旅一体田园综合体。加快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度,坚持绿色高效发展,推进辖区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开展乡村特色休闲游等活动吸引游客聚集人气,促进广大青年回乡就业。

着力推进全域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牢牢把握好全域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东山现有农业资源,有机串联东柏路、陈东路沿线农业基地,多措并举联合农业企业、合作社,有效提升全域劳动教育研学发展质量和水平。

着力优化提升集镇集聚功能。加快推进“汉孝协同发展区域服务中心”建设,合理调整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强化集镇集聚功能,提升东山整体形象。


辛安渡街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生态宜居绿色小镇

辛安渡街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争当我区一二三产紧密相连、融合发展的现代型都市农业产业示范样板。建设与“网谷”相匹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产、游、学、教、养”于一体的“美丽、生态、幸福”城市后花园。

着力推进一产三产化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四轴一园”(“四轴”即大红线、集汉路、张辛路、东风路四条贯穿辖区农业用地的交通主干道,“一园”即都市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支持鼓励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农业发展新业态,发挥大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和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着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协调推进金山大道、东吴大道、革新大道北延和集汉路道路建设,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交通路网体系。完善两个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加大区域招商引资吸引力。对现有的农村道路进行提档升级,提高村村、村镇通达能力。加快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区、中心村,强化集镇聚集功能。

着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选优配强大队社区干部队伍,完善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探索乡村治理新思路,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强化“雪亮工程”管理建设,提高治安技防水平,深化“平安辛安渡”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柏泉街

打造产城高度融合的

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新街

柏泉街将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网谷”的目标定位,以全域旅游示范点建设为契机, 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努力建成产城高度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现代生态新街,为东西湖区“三带协同”的空间发展格局贡献柏泉力量。

全面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依托国家网安基地建设和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打造网屏智、大健康、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四大产业集群,大力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不断增强宜居宜游生态新街吸引力。完善和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发展高品质民生项目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街区、魅力街区、和谐街区;因势利导 ,加强生态与景观建设,大力引进文化、创意、旅游、健康产业,吸引人气集聚,打造武汉城市圈地区小长假旅游目的地。


常青花园

建设品质幸福新常青

常青花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力拼搏促赶超,加快建设品质幸福新常青,争当“三个排头兵”。

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排头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学理论和政策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孵化培育,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讲好“常青故事”,提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继续开展常青好人、文明家庭、道德楷模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引导居民建立向上向善的生活方式,倡导文明新风尚。

争当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排头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传承和发扬好“党员常青”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引导下沉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成为社区自治的主力军。坚持和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建好用好党员常青政治生活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名书记工作室、“党员常青”工作室等党建阵地,坚持“三治融合”,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区治理样板。

争当泛金银湖品质街区的排头兵。坚持以人为本,把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提升泛金银湖城市品质的目标,不断完善辖区教育、养老、医疗、交通、商业等城市配套,打造高品质的“15分钟便民圈”;对中心公园、堤边公园周边生态进行提档升级,建设生态宜居环境,让全体居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