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网咯!”
随着一声号令,渔网从水下缓缓升起
肥美的江团在网中翻腾跳跃
空气中弥漫着鲜活的水腥气
日前,在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又有一网网鲜鱼出水。
“每天起网大约2万斤,有江团、鳊鱼、银鳕鱼等。”武汉晟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程俊介绍,基地鲜鱼除了送往白沙洲大市场,保障武汉本地市场供应外,还大量送往湖南、上海、北京等省外市场。
起网的鲜鱼“生龙活虎”。
记者看到,刚刚出水的江团体格肥美,眼睛清澈透亮,鱼鳃无泥沙残留,呈现鲜亮的樱红色,鱼尾强劲有力地拍打鱼筐。
江团是长江“四大名鱼”之一
也是名贵淡水鱼类
对水的深度、温度、光线、饲料要求均较高
此前武汉市场主要靠四川供应
基地从2023年攻克水质管理严苛、设施投入高、气候适应难等难题后,年出产1万吨,成为供应武汉市场的主力之一。
江团也是“娇生惯养”的鱼,要求水好水活氧气足,基地在调控好水质的情况下,加装“纳米”底增氧设备,增强水体的上下流动,保障充足的氧气供给。
此外,基地采取“生态沟渠+人工湿地”“三池两坝”等多种、多级生态净化治理方式,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加速有机质分解,有效净化池塘。
肥美的鲜鱼在网中翻腾跳跃。
目前,江团已在基地全面推广养殖,稳定年供应市场200万斤。所有鲜鱼都要通过严格“体检”才能上市,接受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妥因等鱼药残留情况检测。
据悉,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是全国渔业标准化、智能化养殖高地,全年产量约2000万斤,日常储备量可连续供应全武汉市场15天。
目前,基地实行24小时工作制,可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及时保障市场供应。
一框框鲜鱼起网入仓,运输车辆满载而去,即将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第一季度投放鱼苗的同时,向市场供应鲜鱼,营业额已达2000万元。”程俊介绍,第二季度是渔业生产关键期,将执行“一塘一册”分片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确保长江大白刁、黄颡鱼、斑点叉尾鮰、鳊鱼、河蟹以及四大家鱼等健康生长,保障市民的“鲜鱼自由”。
同时,基地正着手引进“土憨巴”等特色品种,预计今年底上市。
报道支持 - 区农投集团
文、图 - 王露 但峰 东西湖融媒图片资料库
通讯员 - 方懿 徐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