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汉川小伙王煜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了武汉深能环保新沟垃圾发电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深能环保”)。
十年后,他是武汉深能环保的运行主管工程师。“我们这行要像锅炉里的耐火砖,经得起1000℃的考验。”师傅的话让他铭记至今,也一直是王煜十年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01.
一场跨越十年的“双向奔赴”
集中控制室里,巨大的电子屏幕分成一个个小窗口,汽轮机、发电机、垃圾池、焚烧炉等区域一目了然,王煜和工作人员正在监控各区域的运转情况和数据变化。
集中控制室里王煜指挥运行工作。
32岁的王煜是湖北汉川人,与武汉深能环保的缘分,还要从2009年企业落户东西湖开始说起。在一江之隔的汉川,当时的王煜还是高中生,坐在教室窗前的他透过玻璃,能望见汉江上往来的货轮,也能看到江对岸正在建设的武汉深能环保。
2014年,手握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证书的王煜,在校园招聘会上与武汉深能环保重逢。招聘主管的一句话让他心动:“我们是给城市做‘代谢手术’的环保特种兵!”
从见习副操到主操,再到独当一面的值长,王煜的成长轨迹与武汉深能环保同频共振。他眼里的武汉深能环保,也从最初的起步阶段发展到如今成长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拥有完善的管理与技术标准体系和先进的WIS智慧信息系统。
武汉深能环保二期焚烧炉是深能环保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台具有1100吨/日处理能力的机械炉排炉。通过国际领先的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净化等环保技术,实现了从垃圾处理到能源再生的高效转化,生产工艺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目前,武汉深能环保设计每年可处理91.25万吨生活垃圾,相当于在一个标准足球场,堆至182米高。
其中,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投入焚烧炉,在超1000℃以上高温下充分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锅炉转化为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检查汽轮机,提高运行效率。
每天清晨,当王煜站在集中控制室的落地窗前,既能望见江对岸母校的轮廓,也能透过智慧大屏看到城市环保命脉的强劲搏动。在距离家乡汉川一江之隔的东西湖畔,王煜已筑起第二个温暖港湾。
02.
从“破圈”到“造圈”打造“成长”样本
在武汉深能环保,王煜不仅是运行主管工程师,还身兼团总支书记与工会委员。除了多次获得公司先进个人、公司优秀党员和能源集团优秀团干。他还在想办法带领职工让环保技术“可见可感”。
王煜告诉记者,新员工需要在岗前进行基础知识培训、老员工需要提升综合管理能力,通过挑战带领员工们实现自我提升。
带领身边员工共同进步。
“以赛促练,选拔尖兵,促进了我们各岗位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保障公司安全稳定生产!”参加过劳动技能竞赛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煜独创的“岗位需求定制+碎片化学习”模式,把枯燥的培训手册变成了随时可触的增强现实课程。
如今,每年策划的劳动技能竞赛已形成武汉深能环保的品牌效应,覆盖生产一线电焊技术、运行控制系统实操、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八大技术领域。
去年,王煜带领的攻坚小组参加了深圳能源集团技能竞赛,在29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小组四人全获“技术能手”殊荣。
除了开展各类劳动技能竞赛,王煜还带领员工围绕武汉深能环保制作PPT和拍摄视频短片。
“现在我们的KPI,既要保任务量,更要拼技能。”王煜打开同事们围绕《垃圾如何发电》拍摄的短视频向记者介绍,以“第一视角”沉浸式展现垃圾焚烧流程,结合动态数据可视化与员工趣味解说,可以让大家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更加了解。
“我们要让每个生产环节都成为可触摸的环保课堂。”王煜告诉记者,他和武汉深能环保还有数个十年,未来,他还将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带领更多人了解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报道支持 - 区总工会
文 - 徐卉婷
图 - 晏君
通讯员 - 覃红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