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车间里的“头号玩家”


当金属滚轮的嗡鸣裹挟着机械热浪扑面而来,在纵横交错的线缆生产车间,记者一眼捕捉到那个躬身调试控制柜的身影。

眉眼间透着专注与沉稳,双手灵活地调试着精密仪器——这便是深耕线缆行业十余年的电气专家夏世文。

从初入车间时,侧耳聆听设备异响的“机械医生”,到如今,主导搭建智能系统的“数字建筑师”,他用匠心与创新完成了从技术新人到行业尖兵的精彩蜕变。

2012年初入武汉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二电线电缆公司),夏世文驻守在最忙碌的机修车间。扳手、电笔、电路图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那段时间就像在啃硬骨头,但每排除一次故障,都感觉离真相更近一步。”

正是这两年对电气设备维护的深耕,让他练就了仅凭设备运转的细微异响,就能精准锁定故障点的绝活。

夏世文(左二)现场指导年轻工程师。(本人供图)

2014年新沟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夏世文迎来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

面对从设备维修到厂区配电设计的跨界挑战,他白天泡在施工现场测量管线,夜晚抱着图纸向前辈请教。

“那段日子像在打一场硬仗,但每次攻克技术难关的兴奋感,比任何奖励都让人上瘾。”

在他的主导下,厂区配电系统实现智能化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周期缩短30%,新基地从荒地到投产的蜕变,见证着一个技术骨干的破茧成蝶。

真正让夏世文在行业“出圈”的,是挤塑成圈一体机智能化改造项目。

“传统设备仍有价值,我们要赋予它新的‘智能内核’。”2023年项目启动后,他带领团队开启为期一年的技术攻坚,将6台设备的电气系统彻底重构。

改造后的生产线速度提升25%,接入MES系统实现全流程数据监控,单台设备改造费用比购置新机节省42万元。

“最骄傲的是冷热态线径动态曲线显示功能,现在操作员通过屏幕就能‘看见’线缆的生长状态。”

夏世文向记者介绍。这项创新不仅在金杯电工集团内推广,更让设备操作界面实现标准化,大幅降低员工培训成本。

夏世文(左)调式技改产品。

在挤出机节能改造中,夏世文展现出惊人的创新魄力。

“铸铝加热器就像个‘漏风的暖炉’,必须换个更高效的‘能量泵’。”

他大胆采用远红外加热技术,经过无数次参数调试和验证,将设备热效率大幅提升,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30万元,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行业核心期刊。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夏世文摸着改造后的设备外壳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传统产业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

在第二电线电缆公司“夏世文创新工作室”里,机器嗡鸣声与讨论声交织。

夏世文弓着背,手指轻点设备屏幕,正在给年轻工程师示范参数调试,“就像给设备把脉,每个数值都藏着门道。”

这位扎根线缆行业十多年的电气专家,将十多年的技术沉淀化作育人养分,让这间工作室成为行业人才的“孵化摇篮”。

夏世文创新工作室团队正在“头脑风暴”。

“人才是企业最鲜活的生命力。”夏世文深谙技术传承的关键。

他精心构建“三维成长体系”,通过项目攻关、技能培训、现场改善、对外交流等立体培养模式,将“传帮带”融入每一个工作细节。

在设备改造项目中,他独创“问题导向学习法”,鼓励年轻人主动拆解技术难点。“别害怕暴露问题,这正是成长的突破口。”他总是这样鼓励团队成员。

为激发创新活力,夏世文建立了完善的反馈激励机制。每周例会上,团队成员会将技术攻坚成果与反思总结进行分享,优秀案例不仅会被收录进工作室的“创新案例库”,贡献者还能获得更多项目主导机会;而暂时未能解决的难题,则会转化为集体攻关课题,在头脑风暴中碰撞出创新火花。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让工作室成为创新灵感的策源地。

在夏世文的悉心培育下

创新工作室团队交出的成绩单

堪称亮眼

累计完成90余项效益类改善、100余项非效益类改善,从生产流程优化到设备智能化升级,每一处优化都凝聚着集体智慧,为企业创造超1200万元经济效益。

团队成员申报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多项成果填补行业空白。在攻克技术难关的战场上,他们更是“战绩彪炳”——成功突破电线电缆生产制造中的30余项技术瓶颈,斩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用硬核技术为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团队成员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23年、2024年度武汉市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分别斩获二等奖、三等奖。

徒弟李杨帆凭借突出表现,荣获2024年金杯电工集团“劳动模范”称号;团队中1人晋升工程师,3人获评助理工程师,4人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

2024年,“夏世文创新工作室”被授予“武汉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行业标杆。

夏世文及团队所获证书。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冲锋,而是一群人的接力。”夏世文望着工作室墙上的荣誉证书,眼中满是欣慰。

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从纸上方案到行业标准,这间不足百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每一次激烈的争论、每一回细致的调试,都在编织着线缆行业的未来图景。

从沾满油污的工装到荣誉墙上的奖章,从深夜检修的孤影到带领团队攻坚的身影,夏世文用十余年时光,在线缆行业烙下奋斗的印记。

他像执着的匠人,精心打磨每一项技术;又似温暖的引路人,耐心浇灌每一颗人才幼苗。那些闪烁的创新成果、成长的年轻面庞,都是他匠心最好的注脚,而他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他将继续在行业浪潮中乘风破浪。


报道支持 - 区总工会

文 - 黄柳

图 - 李义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